鬼谷子《本經陰符七篇》(一)  

序言


鬼谷子,是中國歷史上的顯赫人物,他精通兵法玄術、術數八卦,又善於持身養性,他的生平極具神秘色彩,在戰國時期,有不少傑出謀士,例如蘇秦與張儀,都是鬼谷子的弟子。

鬼谷子能被玄術界所認識,主要是他所創造的算命術,在民間廣泛流傳和運用,因此,鬼谷子對於學術文化的傳承影響深遠。

關於鬼谷子的著作,主要有《鬼谷子》及《本經陰符七篇》,而現時坊間流傳的著譯版本,都是從台灣蕭登福教授的著作《鬼谷子研究》復製出來,此書為一九八四年出版,可見其內容極具參考價值。

當我看到蕭教授對《本經陰符七篇》的著譯時,不但讓我對此經的認知大大增加,而且對於法術陰符的應用更為肯定。

根據蕭教授描述,認為《本經陰符七篇》的內容主要是說明養神蓄銳之道。之前三篇談及如何充實意志,涵養精神。後四篇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,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。

由於蕭教授主要是依照古文的表意直接翻譯,排除利用玄術家的思維篇撰,有見及此,我便嘗試用另一個角度去演譯《本經陰符七篇》,務求滿足學術者求知的興趣。

原文:

盛神法五龍

盛神中有五氣,神為之長,心為之舍,德為之大;養神之所,歸諸道。道者,天地之始,一其紀也。物之所造,天之所生,包宏無形,化氣先天地而成,莫見其形,莫知其名,謂之神靈。故道者,神明之源,一其化端,是以德養五氣,心能得一,乃有其朮。朮者,心氣之道所由舍者,神乃為之使。九竅十二舍者,氣之門戶,心之總攝也。生受於天,謂之真人;真人者,與天為一。內修練而知之,謂之聖人;聖人者,以類知之。故人與生一出於物化。知類在竅,有所疑惑,通於心朮,心無其朮,必有不通。其通也,五氣得養,務在舍神,此謂之化。化有五氣者,志也、思也、神也、德也;神其一長也。靜和者,養氣。氣得其和,四者不衰。四邊威勢,無不為,存而舍之,是謂神化。歸於身,謂之真人。真人者,同天而合道,執一而養萬類,懷天心,施德養,無為以包志慮思意而行威勢者也。士者通達之神盛,乃能養志。



鬼谷子《本經陰符七篇》(一)2
庄辰編譯:

要旺盛人的魂魄才能號用青龍,强大的魂魄必須包含著五行之氣。魂魄為五氣的統帥,心綱為五氣的住所,人的善德就是影響五氣的本源。修養魂魄的方法,必須依循自然之道,所謂自然之道,就是在有了天地開始的時候,成為了大自然規律的一種綱紀。萬物創造的地方,與及上天生德的居所,都是在廣大無形的宇宙中,在沒有天地的狀態下,育化五氣而形成。可是人們未曾看見創造五氣者的形態,亦不知道創造五氣者的名字,於是人們便稱此為神靈,因此,自然之道為神明的根本,是萬事萬物的開端。

只要通過人的品德便能修養五氣,並把五氣存於心綱,道術就能產生出來。用此術之人,必須透過心氣的通道,從五氣的住所引發出來,而人的魂魄就是道術的使者。再以九宮十二支的分佈,就能明白到「氣」從何方收發,與及「心」所管轄的東西是為何物。

能受命於天而生存的人,稱為「真人」,凡是真人都會朝著與天合一的精神來修行;若在修行中得到領悟的人,又稱為「聖人」,聖人以分門別類的形式來推算事物,因此人與本有生成的一切事物,都是經過五氣育化的結果。我們要通過九宮的形式把事物分類,但假如你心存疑惑,便要運用心術排解,若然心中沒有排解之術,那就代表你用術不當。

假如用術適當,五氣便會得到滋養,就能把任務交託於心舍中的魂魄,這種境界稱為「化」。於「化」境中的五氣,主要包含「意志」、「觀想」、「魂魄」、「心綱」、「善德」五者;而人的魂魄就是五者的統帥。

寧靜平和的心境能滋養五氣,五氣得到均衡,那上述四者就不會構成障礙。至於四邊前後左右的威脅,須要懷有改變自然的思想,存放在心舍之中,此境界謂為「神化」。當「神化」的力量能夠渾然全身,此稱為「真人」。

所謂真人,就是已把自身與上天融為一體,並與自然之道契合,堅守道德來育化萬物,並且懷著蒼天無私奉獻的心懷,以及廣施善德的行為來滋養五氣,本著順應自然的法則,來運用「意志」和「觀想」,這樣就能施展威勢。

作為謀士,若然能通曉和達到真人的境界,魂魄強盛便能修養心志。

......未完待續

古庄辰 筆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本經陰符七篇 鬼谷子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古庄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